常熟市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 2010-02-02 00:00 来源: 访问量:
【字体:

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2月2日在市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上

市长惠建林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中国足彩网手机版app_澳门金沙-投注*官网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09年工作回顾

2009年是新世纪以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一年来,在中共常熟市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保增长、增后劲”这一中心任务,坚定信心,主动作为,实现了全市经济回升向好,经济结构加速优化,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较好地完成了市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迎难奋进,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我们认真研判形势,全面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促进了全市经济企稳回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280.2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8.1亿元,同比增长11.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1亿元,同比增长13.6%。在第九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排名中列“区域经济强县统筹发展组团”第一名,荣获“中国全面小康十大示范县市”称号。

农业发展成效显著。农业设施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新增高效农业面积2.1万亩,高效农业比重达57.2%。水稻规模经营农田流转达9.3万亩,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达83.9%,建成江苏省基本实现水稻种植机械化县(市)。水产生产安全高效,被确定为全国水产品养殖全程质量监控技术示范试点县。江苏常熟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国家级验收,市农科所新科研基地建成投用。自主培育的“常优2号”水稻新品种在湖北省成功示范推广。建成农田节水灌溉示范基地3700亩,累计达2万亩。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37只。加大对葡萄等优质农产品的推介力度,积极开拓新市场。粮食工作扎实推进,完成全国性粮食清仓查库工作,新建“粮食银行”10家。农村“三大合作”组织达到546家,入股分红总额超1亿元,村级可支配收入增长10.8%。

工业经济逆势攀升。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技改投入138.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9%和20%。实现工业总产值3010.6亿元,销售收入272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9%和3.5%;规模以上工业产值、销售占比分别达到76.9%和81.4%。制订实施全市经济跨越发展行动计划和五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五大传统产业提升发展规划。“1126”计划成效明显,18家企业销售收入超20亿元,其中3家企业超50亿元,2家企业超100亿元。新增院士工作站3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6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9家,其中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5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的比重达21.4%,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实施制造业信息化示范工程,成为全省首批“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实验区”。申请专利10873件,其中发明专利805件,同比分别增长29.6%和55.7%,当年授权发明专利160件。新增国家工商总局认定的中国驰名商标3件。制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25项,组建标准化技术委员会1家。国家丝绸及服装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落户常熟。强化与央企对接,引进了中交盾构机等一批项目。妥善处置突发企业经营危机,科弘系企业依法成功重整。

服务业持续增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535.3亿元,同比增长15%,占GDP的比重达41.8%。60个服务业重点项目开工54个,其中11个已竣工,共完成投资45.6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3.9亿元,同比增长19%;荣获“中国商业名城”称号。实现商品市场成交额858.6亿元,同比增长19.2%;服装城实现成交额550.8亿元,再度蝉联中国十大服装专业市场榜首,休闲服饰特色街区被命名为“中国特色商业街”。苏南钢贸城等一批生产资料专业市场加快建设。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提升,旅游与商贸、文化更加融合,实现旅游总收入155.4亿元,接待游客1450万人次,同比分别增长17.7%和7.3%。完成服务外包合同额4426万美元,其中离岸合同额2590万美元,离岸执行额3246万美元。常熟港进港航道工建设工程顺利通过交工验收,汇海置业2万吨级码头建成并对外开放,理文造纸码头续建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常熟港实现货物吞吐量4460万吨,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854万吨、集装箱33万标箱,同比分别增长10.9%、15.1%和9.5%;电子口岸建设全面启动。丰田物流中心等一批物流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新增本外币贷款259.3亿元,总量和增幅为历史之最;实现保险费收入20.3亿元,在全省各县市中名列前茅。引进招商银行设立分支机构,宁波银行批准筹建,农商行新增3家异地支行,康欣小额贷款公司正式开业,第三家小额贷款公司获批筹建。与中国进出口银行南京分行开展战略合作;引进首只股权投资基金“中科东南股权投资基金”。梦兰集团、隆力奇集团分别获得额度为2亿元和5亿元的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房地产市场稳定有序发展,商品房销售面积259.5万平方米,销售额达158.3亿元。成功举办首届中国(常熟)江南文化节暨第十届服装服饰博览会、第二届中国古琴艺术节、第四届沙家浜旅游节等大型节庆活动;主动对接上海世博会,扩大商贸旅游产业影响。

二、内外并举,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对外开放平稳推进。加强招商机构和队伍建设,完善招商考核激励机制,成功举办一系列招商活动。全年新增注册外资13.73亿美元,到账外资8.15亿美元;共批办总投资超1000万美元项目73个,其中超5000万美元项目6个,单个项目平均注册资本超800万美元。引进世界500强企业4家、海外研发机构1家。49个外资重点项目开工45个,其中25个已投产,共完成投资6.9亿美元。“两区两园”功能布局更加完善,产业集聚效应日益显现,当年注册外资、到账外资分别占全市的91%和88%,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规划范围调整获得国务院批准。着力稳定外贸出口,对出口增长企业实施奖励扶持,完成进出口总额116.76亿美元,其中出口78.09亿美元;新增3个省级出口基地,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占比分别达54%和35%,出口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建办境外投资企业7家,中方投资额2160万美元,同比增长44%;新签境外承包工程合同额6626万美元,完成营业额5786万美元。与加拿大本拿比市结为国际友好城市。

民营经济稳定增长。新办私营企业2390家,其中服务业类占50%以上;净增私营企业注册资本67.5亿元,其中注册资本超1000万元的有141家,超5000万元的有24家,结构进一步优化。个私经济入库地方税收27.55亿元,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35.3%。118个内资工业重点项目开工111个,其中竣工73个,共完成投资33亿元。新认定省民营科技企业60家。中利科技成功上市。

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全面实施市政府机构改革,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率先完成全国基层消防机构改革试点工作。组建东南片区市场管理委员会和沙家浜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完善虞山尚湖旅游度假区管理体制。强化公共财政职能,预算执行和财政投资评审更加规范,财政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整合重组国有(市属集体)经营性资产,做大市发展投资有限公司,组建江南商贸集团有限公司,重组市城市经营投资有限公司。加强国有资产动态监管,33家单位试点启用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信息系统。全面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和产权登记工作,实现信息化监管全覆盖。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4个镇被确定为苏州市试点先导区。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改革有序开展,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对口支援成效明显。南北挂钩共建常泗工业园步伐加快,建成标准厂房2.4万平方米,“四纵一横”道路框架基本形成,一批配套设施相继完工,商务中心抓紧建设。对口援建四川绵竹市土门镇工作扎实推进,罗荣新村建设完工,鹿角堰大桥通车,土门镇卫生院、中学、小学、幼儿园及常熟街、鼓楼街等市政道路投用;开展教育、卫生结对援助,建立对口援建奖学基金和贫困大学新生助学基金。常熟横山对口帮扶协作继续深化。援藏工作取得新成绩,西藏班在职业教育中心校正式开班。

三、建管并重,城乡面貌明显改观。

城乡建设统筹推进。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纲要通过论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大纲修编启动,镇级工业集中区规划调整基本完成。完成文化片区西部区域、琴湖片区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开展城市设计和景观研究。137个基本建设重点项目开工110个,其中40个已竣工,共完成投资53.3亿元。滨江水厂取水头部扩建、应急供水等工程竣工;琴湖片区和县南街综合改造、江南文化艺术中心、体育中心二期等工程全面启动。绕城一级公路竣工通车,沿江开发高等级公路、224省道、海虞北路延伸段等道路建设加快实施,城乡路网更加完善。启动实施镇村公路、农村桥梁改造、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新建、改扩建镇村公路122公里;完成农村桥梁改造150座、维修206座;完成镇村污水处理专项规划编制,组建江南水务有限公司,城乡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序推进,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超9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30%。220千伏万丰变、110千伏湖东变等一批电力设施竣工投用。天然气主干管实现“镇镇通”,延伸天然气管网147公里,新入户1.3万户。海洋泾引排综合整治工程加快实施,白茆小沙边滩整治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山前塘拓浚工程开坝投用,铁黄沙及福山水道南岸边滩整治工程预可行性研究报告完成。疏浚镇村河道326条228公里300万土方,获评省级验收优秀等次。城乡集贸市场升级改造有序推进,计量器具“四统一”管理工作全面启动。新建农村客运站8座,城乡候车亭104个,开通市区至各镇夜班公交线路10条,梅李、辛庄两镇镇域公交成功试运行。完成老住宅小区综合改造36万平方米,农村保留村庄改造80个,受益农户超过9000户,集中居住区农宅建设改造完成6509户,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常熟市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通过国家环保部论证。尚湖清淤引水工程完成启用,昆承湖生态修复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效,南湖生态湿地修复工程启动。电镀、造纸、化工行业深度治理继续推进,昆承湖区域关停工业污染企业22家,减排率达75%。古城区建成禁煤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超过95%。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完成年排放COD10吨以上的117家企业缴费工作。单位GDP能耗下降5.2%,完成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年度减排任务。全面实施275家企业的排污审计,健全环境管理台账。完善城乡绿地生态系统规划,加快绿化建设,新增绿化面积1.85万亩。环境质量综合指数达到96.58。被确定为第二批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城市,建成“江苏省节水型城市”,荣获“江苏人居环境奖”,苏州市级以上生态村占比超73%。梅李镇、碧溪镇被再次确认为国家卫生镇,216个省级卫生村通过省级复核。

城市管理有效加强。理顺城市管理体制,逐步建立“网格化”城市管理模式。加快“数字化城管”建设,深化城管执法延伸工作。进一步完善房屋拆迁补偿安置政策,规范城区私房建设管理,实施城区私房预拆迁。深入开展城乡大环境综合整治,严厉查处违法建设行为,依法拆除违法建筑3.8万平方米,大力整治乱停车、占道经营等行为,启动衡山路、虞山北路餐饮环保示范街创建试点,环境面貌明显改善。调整城区社区居委会管理区域,出台社区居委会用房建设和管理意见,城市社区建设水平得到提高,物业服务行业管理得到加强,枫泾社区被命名为“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示范社区”。

四、以民为本,群众生活更加安康。

积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全年新增就业岗位7.3万个,其中面向本地劳动力5.2万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38%;51个社区建成省级充分就业社区。城乡社会保险水平进一步提高,户籍养老保险覆盖率达99.5%,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7%。启动纯农人员农保转接城保工作,加快推进被征(使)用土地农民纳入城保体系,实施被征(使)用土地农民补偿安置4.6万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32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3102元,均同比增长11%。保障性住房开工建设10.5万平方米,竣工8万平方米;放宽经济适用房申购和廉租房实物配租、租金补贴条件。新增住房公积金缴存职工2万人,发放公积金贷款8.8亿元。强化城乡困难群众生活救助,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分别由人均每月360元、250元提高到400元、300元。大力开展慈善助学活动,受惠学生3300多人次。2家民营养老机构正式开业,推行新型“居家养老”试点。积极创建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市,被授予首批“全国白内障无障碍县”称号。

五、协调共进,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深入开展“迎国庆、讲文明、树新风”系列活动,成功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放歌新中国”万人歌会。5人当选江苏“双50”模范人物,1人当选省第二届道德模范,评比表彰了百名文明市民标兵和十佳新市民。世茂实验小学、辛庄中心小学、唐市中心小学落成启用,浒浦高级中学基本建设完成,理工学院东南校区、省中图文中心等重点项目抓紧实施,理工学院组建光伏科技学院;校车专业化运行全面实施,日接送学生超万人;素质教育深入开展,被命名为江苏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先进市;试行热点普通高中部分计划内招生指标定向分配制度,推动义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成功承办江苏省首届创业教育论坛。龙芯产业化取得实质性突破,我市1万台和江苏省15万台政府首购龙芯电脑先后签约,在全国十多个省市试点应用。省科技特派员试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教育部“蓝火计划”首家试点城市落户常熟,与省内17所高校建立长效合作机制,一批产业研究院启动运行,成立全国同类城市中首家省级大学科技园。成功举办2009中国苏州(常熟)现代装备制造业国际精英创新创业合作洽谈会,20个项目签约落户。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实施海内外领军型创业创新人才计划,命名首批9名创业创新人才,引进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370名。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获得批准;在全国首批实施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通过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市验收。中国足彩网手机版app_澳门金沙-投注*官网防控甲型H1N1流感,稳妥开展疫苗接种工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与医疗救助制度衔接干预性研究项目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妇儿健康工程扎实推进;市一院、二院新住院大楼建成投用,市医疗急救站和医学检测中心竣工,市三院迁建工程全面启动。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村村行”大型公益巡演,群众文化繁荣活跃,获得“中国书法之乡”、“全国群众艺术示范基地”称号;博物馆扩建、美术馆二期工程竣工投用,完成仲雍墓、言子墓整修和周边环境整治;在全省率先通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实地文物调查阶段试点验收;制订出台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圆满承办第八届亚洲水球锦标赛、全国女排联赛、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等赛事,成功举办市第五届体育运动会,荣膺全国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先进县称号。实施“新农村新家庭计划”,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区域协作机制。平安建设得到深化,社会治安防控进一步强化,外来人口管理服务和网吧、废旧物资回收点、二手交易市场等行业场所集中整治成效明显;刑事案件发案总数同比下降17.9%,被评为全国平安畅通县优秀等级。消防安全专项整治深入推进,重大隐患三级挂牌整改制度全面落实。信访工作制度进一步完善,认真开展信访积案化解工作,落实领导干部定期接访和带案下访制度,信访形势总体稳定。应急管理水平继续提升。市妇联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市广播电视局(台)被评为“全国县级广播电视系统百家先进局(台)”;沙家浜革命历史纪念馆被命名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审计、统计、物价、人武、档案、民族宗教、方志、新闻出版、人防、防震减灾等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绩。

六、依法行政,民主法制有效推进。

加快推进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和网上运行工作,梳理确定集中事项455项,新进驻许可事项60项、审批事项17项,进驻事项增加20.4%;建立重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推行行政服务中心周六办公、周日预约制度,服务效能明显提高。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357件。取消和停止征收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减轻企业负担6406万元。清理评比达标表彰和涉企收费,建立规范协会学会收费长效机制。推进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网上运行平台建设,有33家单位完成应用和对接工作;建设12345便民服务热线,加快构建“一个号码对外,一条热线全管”的新模式。普法工作深入开展,荣获江苏省“五五”普法中期先进市称号。人民调解、社区矫正、法律援助等工作扎实推进。落实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各项规定,严格控制因公出国(境)、公务接待、会议等经费支出。积极创建江苏省依法行政示范点,依法行政工作进一步深化。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不断强化,反腐倡廉制度体系框架初步构建。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政府职能得到进一步转变,政府服务水平和行政效率有了新的提高。

各位代表,携手奋进的历程令人难忘,攻坚克难的成果来之不易,这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团结拼搏的结果,凝聚着方方面面的关心与支持、心血与汗水。在此,我谨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体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向驻常部队、武警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所有关心、支持常熟经济社会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经济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转型升级的任务紧迫而艰巨;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持续趋紧,集约发展、生态建设还需进一步深化;城乡一体化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富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社会累积性矛盾和阶段性问题相互交织,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更加繁重;各级干部的创新力、决策力、执行力有待加强等。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更加务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2010年目标与任务

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我市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的关键之年。审视当前形势,压力与希望同在,困难与机遇并存。一方面,世界经济出现复苏迹象,国内经济持续向好,国家继续保持相对宽松的宏观政策。江苏沿海开发上升为国家战略和上海世博会的即将举办,为我们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考验,我市在经济结构调整、自主创新和社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发展活力和综合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另一方面,经济走势的不确定因素依然较多,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区域竞争态势更趋激烈,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复杂。我们要认清形势,准确把握,坚定信心,抢抓机遇,更加周全地做好应对各种困难的准备,以科学的举措,在挑战中把握主动,以崭新的作为,增创又好又快发展新优势。

新一年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宏观经济环境变化,坚定信心,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以“强投入促转型、重民生促和谐”为主线,加速经济回升向好,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开放创新水平,统筹城乡一体发展,促进民生持续改善,全面提升产业竞争力、要素集聚力、文化影响力,不断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奋力开创跨越发展新局面。

2010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4%以上;工业产值、销售均增长20%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工业投资均增长2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单位GDP能耗下降4.7%。

实现以上目标,必须做到四个“始终坚持”: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突出经济建设中心,牢牢把握发展主题;始终坚持把新型工业化作为第一推动力,突出转型升级和产业集聚,引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始终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第一抓手,千方百计争资引资,扩大有效投入,拉动经济增长;始终坚持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第一目标,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围绕转型升级,着力增创经济发展新优势。

中国足彩网手机版app_澳门金沙-投注*官网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回升,全面实施经济跨越发展行动计划,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断提升经济竞争力。

实施产业振兴规划。坚持工业立市战略不动摇,大力实施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太阳能光伏、电子信息、软件和服务外包以及生物医药等产业发展规划,加强政策扶持,加快项目建设,迅速壮大产业集群。关注新兴产业领域中的中小企业,选择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企业进行重点培育。着力提升轻纺、服装、冶金、化工、造纸等传统优势产业,按照“高端、高新、高效”和品牌化的总体思路,鼓励行业龙头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培育自主品牌,优化产品结构;引导中小企业加强协作配套,促进产业链整合,实现产业竞争力和产品附加值整体提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新兴支柱产业为主攻方向,重点引进龙头型、旗舰型、科技型项目。鼓励落户企业增资扩产,延伸产业链,加快向高技术和高附加值制造环节、研发设计、现代流通等新领域拓展。全年新增注册外资18.7亿美元,到账外资9亿美元。充分挖掘内资潜力,着力加强与央企对接合作,借势发展;全年净增民营经济注册资本57亿元。落实外贸支持政策,进一步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提高自有品牌、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产品出口比重,调优出口产品结构。在巩固传统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东欧、中东、南美洲等新兴市场。进一步加强省纺织服装出口基地建设,带动纺织服装产业升级和出口转型。鼓励企业到市外、境外设立生产基地、资源基地、研发中心和信息窗口,加快“走出去”步伐。全年新增境外投资项目5个,中方投资额达1800万美元;新签境外承包工程合同额、完成营业额各5000万美元。

优化要素资源配置。充分发挥“两区两园”主阵地作用,加速产业集聚、企业集群和人才集中。常熟经济开发区要依托临江优势、产业优势,抓住常熟港东港区开发的有利时机,瞄准交通运输、海洋工程、钻井油杆、港口装卸等领域,强化针对性招商,加快苏南重工、亨通海底电缆等项目建设,努力建设国内一流的装备制造产业基地;全年新增注册外资6.5亿美元,到账外资3.5亿美元。东南经济开发区要依托特色产业园区,细化特色产业招商,加快推进丰田汽车研发中心、三一重工、明泰电子科技、精英电脑等重点项目,加速壮大汽车零部件和精密机械产业集群,推进以知识流程外包、软件开发、动漫制作等为主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全年新增注册外资6.5亿美元,到账外资2.8亿美元。高新技术产业园要依托广达制造城,加快实现IT产业向集成系统转型、机电一体化产业向整机成套设备转型,不断提升产业竞争力和集聚力;推进园区北拓,进一步提高承载能力。新材料产业园要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重点发展含氟新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把园区打造成为专业化、特色化生态园区。加快完善镇工业集中区功能配套,提高特色产业的集聚水平。深入推进“1126”计划,继续加大扶优扶强力度,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优质项目集中。加强对重大项目的跟踪服务,完善项目建设推进机制。切实做好整合资源、集约利用、“点供”争取三篇文章,化解用地瓶颈,确保重大项目用地需求。引导行业龙头企业通过股权收购、产权受让等形式实施并购重组,加快形成一批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的大企业、大集团。加快地方金融市场发展,筹建村镇银行,引进股份制银行分支机构;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支持社会资本设立风险投资、创业投资公司和小额贷款公司、担保公司、私募基金,试点专利质押贷款工作。鼓励支持企业上市,引导科技创新型企业抢占“创业板”,力争有3家企业上市。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继续大力实施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常熟科技城基本形成框架,常熟科创园力争再引进3~4家大学研究院,常熟大学科技园力争通过国家级验收。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广泛开展产学研合作,建立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围绕培育“百家创新型企业”目标,实施高新技术产业“双倍增”计划,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再提高2个百分点。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蓝火计划”试点,推动重点产业、重点企业与省内外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对接。深入实施海内外领军型创业创新人才计划,大力引进创新人才与团队。更加注重引进跨国公司的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国际研发合作,促进开放优势转化成创新优势。积极推进龙芯电脑推广应用。抓好知识产权培育和保护,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市。继续实施名牌战略、技术标准战略和以质取胜战略,开展优质产品生产基地创建工作,新增中国驰名商标2件。

提升服务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主动承接新一轮国际高端服务业转移,积极引进为制造业配套的外资项目。做强服务外包产业,大力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骨干企业。全面实施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抓紧制订配套政策,推进旅游文化、创意文化、时尚文化和文化产品制造四大产业集聚区建设。充分发挥出口加工区拓展保税物流功能效应,加快国际物流园区建设,积极引进龙头型物流企业,鼓励建立区域分驳中心和产品采购中心,出口加工区中国足彩网手机版app_澳门金沙-投注*官网申报综合保税区。加快东南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园等区域物流中心建设,加速打造现代物流产业集群。完成电子口岸一期工程建设,实现口岸各部门数据共享、协同办公。继续推进以服装城为龙头的有形市场建设,鼓励发展专业生产资料市场,实现市场增量扩容、提档升级。大力提升传统商贸业态,培育扶持一批龙头企业,精心打造古城核心商圈、世茂新城商圈和琴湖商圈,深化社区商业中心区建设和特色商业街区创建工作。扎实推进“家电下乡”和“万村千乡市场工程”,进一步完善城乡商品流通网络,优化消费环境,拓展消费领域,激发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优化住房供应结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修编《常熟市旅游总体规划》,推动旅游资源整合,促进旅游品牌融合,抓紧一批重大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沙家浜、虞山尚湖创建国家5A级景区和蒋巷创建国家4A级景区步伐;主动对接上海世博会,加大旅游市场推介力度,办好第五届沙家浜旅游节,提升常熟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积极打造华东地区复合型的旅游度假目的地,全年旅游总收入力争达到200亿元。

二、围绕强农惠农,着力实施好新农村建设。

认真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稳步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农村社会繁荣。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强化现代农业基地建设,重点打造尚湖现代生态农业园区、沙家浜(芦荡)万亩水产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梅李高效设施农业(蔬菜)示范基地和辛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加快推进坞坵康博稻米、支塘特色果品、董浜万亩蔬菜等园区建设,高效农业比重提高到59%。稳步推进水稻产业化发展,力争再流转土地10万亩,并在米业品牌建设、市场运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提升农机化水平,新增或更新各类农机1000台(套)。加强水稻育种繁种研究,推进科技入户和农民培训工程,加速先进适用技术推广应用。抓好生态农业建设,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行秸秆综合利用和畜禽粪便综合治理。积极创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推进农产品品牌建设,新增品牌农产品10只;新增农业节水灌溉面积5450亩。完善粮食安全体系,启动中心粮库建设,完成练塘、大义骨干库改扩建工程。

不断繁荣农村经济。推进村级财力建设三年行动计划,落实、完善壮大村级财力扶持政策,力争村级可支配收入增长12%。加大村企挂钩合作力度,启动现代农业合作项目和公共事业项目建设,促进偏远薄弱村的经济发展。完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体制,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多渠道挖掘农民增收潜力,着力增加工资性、财产性、生产性、政策性和保障性收入。新增农村“三大合作”组织30家,鼓励和支持“三大合作”组织有效参与城市化、工业化和新农村建设,规范完善内部运行机制和分配制度,50%以上的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实现分红。

改善农村发展环境。完善农村基础设施,统筹实施好农村桥梁改造、镇村公路、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确保完成农村桥梁改造150座、维修养护206座;新建镇村公路100公里以上;铺设污水管网200公里,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达40%。实施农村河道轮浚工作,继续推进圩区综合整治,开展圩区信息化管理试点。完善农村社区服务中心运行机制,强化服务功能,提高管理水平。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让公共服务澳门金沙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整合各镇公益性养老资源,探索建立农村养老服务中心,逐步建立居家养老服务网络。加大对农村金融的支持力度,推动各商业银行延伸经营网点、拓展涉农业务、增加信贷额度;积极探索政策性农业保险经营机制和发展模式,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有序推进“农村住宅置换商品房”改革,完善调整农民集中居住区规划布局和建设模式,调整拆迁安置方式,全面推进公寓房安置。加大农村保留村庄改造力度,完成改造60个。

三、围绕统筹发展,着力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

按照立足实际、适度超前的原则,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全面提升中心城市集聚度,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规划的龙头地位,优化产业、人口、基础设施、生态环境规划布局。依据城市总体规划,加快各类专项规划及各分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修编完善工作。重点开展轨道交通枢纽区域、元和片区、昆承湖沿湖片区的规划设计。建立规划管理决策平台,进一步完善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推进琴湖片区、文化片区、黄河路片区和县南街综合改造。改善城市交通条件,实施环城西路、香山中路、和睦路等城市道路建设,完成沿江开发高等级公路常熟西段、224省道、虞东公路、海虞北路延伸段等道路建设,启动三环路快速化改造、227省道常熟南段和支梅公路改建工程。加强道路日常养护管理,完成示范路段创建100公里。进一步优化公交线网,动工建设公交枢纽站2座,建设候车亭100个,新开通2个镇的镇域公交班线。配合做好500千伏常熟南输变电工程建设,新建220千伏铁琴变、昭文变,推进报慈变、琴川变等项目建设。全面完成滨江水厂扩建及管网配套工程,确保新增日供水能力20万吨。海洋泾引排综合整治河道主体工程力争汛期前投用,启动耿泾塘沿江段整治,推进走马塘综合整治工程,配合做好七浦塘拓浚整治和望虞河西岸控制前期规划;铁黄沙及福山水道南岸边滩整治一期工程年内启动。加快推进电厂码头扩建及东港区码头群建设。

狠抓生态环保工作。组织实施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加快出台《生态文明建设三年行动计划》,中国足彩网手机版app_澳门金沙-投注*官网创建中国人居环境奖和国家节水型城市。坚持环保优先,切实将环境保护作为经济调节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强化环保监察、监测、应急、信息化等基础能力建设,推进环保精细化管理,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推进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综合整治,中国足彩网手机版app_澳门金沙-投注*官网推进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化学需氧量年排放总量降至1.72万吨以下,二氧化硫年排放总量降至2.87万吨以下,完成“十一五”减排任务。全面实施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对年排放COD10吨以下的企业开展缴费工作。推进尚湖、昆承湖、南湖生态修复,启动城区水系调整和水质改善工程,实施盐铁塘、福山塘等河道整治,进一步改善城乡水环境。继续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三年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城区禁煤区建设。全面推开餐饮环保示范街创建,加大街巷污水接管力度,城区生活污水处理率达94%。全面实施城乡绿化三年发展规划,按照“拓展空间、优化布局、城乡一体、增加绿量”的总体要求,加快城乡绿化建设,继续推进城区小游园和道路的增绿补绿工作,实施高速公路互通区域绿化整治,全年新建绿化面积2万亩。加强节能降耗工作,严格执行项目节能评估制度,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开展清洁生产审核,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加大城市管理力度。全面落实城乡大环境综合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加强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开展城市主入口、城郊结合部、“城中村”和国省市道沿线的专项整治,不断优化城乡环境面貌。基本完成城区集贸市场改造,加快镇村集贸市场升级改造步伐。加强城市动态管理,深化“数字化城管”建设,着力推进城市管理网络向社区延伸。坚持公交优先,加强科学管理,多措并举缓解城区“行车难、停车难”问题。开展出租车市场整治,加大“黑车”打击力度,净化客运市场秩序。完善城乡生活垃圾收集转运体系,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加快第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建设。完成漕泾、五星等8个小区48万平方米的老住宅小区综合改造。理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机制,力争实现业主委员会组建和多形式物业管理的全覆盖。

四、围绕改善民生,着力完善各项公共服务。

坚持民生优先,把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更好地结合起来,加大民生领域投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基本公共服务需求。

协调推进社会事业。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完成理工学院东南校区工程,新建崇文实验中学、汇文小学、青少年活动中心、支塘中心小学及幼儿园,启动市八中迁建、教师进修学校改建工程,建设梅李高级中学、高新园中等专业学校,规划建设滨江小学和常熟国际学校。拓展职业教育和社区教育内涵,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优化师资素质,推进特色建设,深化素质教育。完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进一步健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加快实施市三院迁建、中医院扩建、市一院滨江院区、市二院传染病分院、市二院支塘分院等工程建设,增强服务能力;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争创江苏省卫生应急工作示范县(市)。加强流动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争创省“十一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全面做好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大力开展文化产业推进年活动,加快江南文化艺术中心工程建设,办好第二届中国(常熟)江南文化节等重大节庆活动,推进农村文化“双六”工程,繁荣文艺创作;重视文化遗产保护,公布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建好一批优秀文化遗产场馆。积极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抓紧体育中心二期工程建设,承办好世界杯花样游泳锦标赛等一系列重大赛事。推进有线广播、电视双入户工程,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档案工作示范镇村创建活动。加大双拥优抚工作力度,逐步提升重点优抚对象生活水平。切实提高残疾人生活保障水平,争创全国残疾人工作示范市。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大力推动创业促进就业,完善创业服务体系,全面推进城乡创业一体化发展。健全城乡就业服务体系,落实就业再就业政策,确保新增就业岗位5万个,其中面向本地劳动力3万个;城区社区全部建成省级充分就业社区,90%的行政村建成苏州市级充分(转移)就业行政村。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力争全年培训各类人员不少于10万人。扎实开展新型农保试点工作,完善农村养老保险政策体系,加快推进纯农人员农保转接城保工作,全年完成转接3.7万人。推进征地补偿安置工作,完成补偿安置5万人。继续做好劳动年龄段以上被征(使)用土地农民纳入城保体系工作,稳步提高保障待遇。继续扩大住房公积金制度覆盖面。加快养老事业发展,制订民营养老机构扶持政策,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养老服务市场。

健全社会救助体系。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加快建立适度普惠的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城乡低保、低保边缘困难救助,重残人员生活救助和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扩大医疗救助范围,实现城乡三无、低保、低保边缘、重残人员及特困职工医疗救助全覆盖。继续推进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住房保障受益面,新建经济适用住房15万平方米。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开展好第四届“同在阳光下”大型慈善募捐活动。规范社会救助工作评估管理,建立低收入家庭收入审核档案,确保社会救助公开、公平、公正。加大对困难群众的政策扶助、节日慰问、就业扶持、法律援助力度,营造互帮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围绕增进和谐,着力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切实加强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安定团结,促进社会和谐。

积极倡导文明风尚。提升文明城市、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社区创建水平,城市公共文明指数达78以上,行业文明服务指数达85以上。做优“碧水琴川”廉政文化品牌,深入开展廉政文化“六进”活动。办好文明市民学校和新市民道德法制学校,深化市民道德法制教育。抓好未成年人社会实践基地和校外辅导站建设,开展“感恩心、责任心、进取心”主题教育,构建起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建立志愿服务星级认定制度,拓展服务项目,扩大志愿者队伍。继续抓好农村“新风杯”竞赛和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开展“百村万户”乡风文明示范工程。完善外来人员社会化服务和管理工作,推进外来人员集宿区建设,树立新市民文明新形象。加强社会诚信工程建设,强化社会信用观念,加快建立信用服务体系,努力建设诚信城市。

大力健全民主法制。全面完成“五五”普法各项目标任务,争创全国普法先进“五连冠”,不断增强全民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强依法行政考核,推进依法行政示范点创建活动,完善依法行政工作报告制度,深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建设。完善政府行政决策规则程序、决策跟踪反馈机制,探索建立决策责任追究制度,促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加快电子政务建设,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着力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加强基层民主建设,完成第九届村民委员会选举,推进村务公开,进一步完善村民委员会、社区居委会的自治功能和服务功能。

切实强化社会管理。高度重视信访工作,严格落实信访稳定工作责任制,健全领导干部接访下访约访群众长效机制,加强信访队伍建设。完善企业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追究制,强化高危生产领域隐患治理和专项整治,严防重特大事故发生。深化“平安常熟”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开展治安重点地区和突出问题专项整治行动,推进社会面治安监控系统建设,进一步改善治安环境。建立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和大调解工作机制,着力预防、化解和调处社会矛盾纠纷。深化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重视防震减灾工作,增强灾害防御能力。

六、围绕服务宗旨,着力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一定牢记宗旨,永不懈怠,努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建设以人为本、为民谋利的政府。更加注重人文关怀,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更加关注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做到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使发展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更加贴近群众。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努力实现均衡普惠、共建共享,不断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数。

建设奋发有为、求真务实的政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工作方法,敢于突破思维定势,善于破解制约难题。深入分析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特点,把握新规律,出台新举措。完善以绩效管理为中心的责任机制,严明奖惩制度。进一步健全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看准了的事要紧盯不放,定下来的事要抓紧实施,明确了的纪律要坚决执行,形成能办事、办好事的工作氛围。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多做加快发展的事,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多做增进人民福祉的事,确保工作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和人民的评判。

建设改革创新、富有活力的政府。深入调查研究,科学编制好“十二五”规划。继续推进政府机构改革,理顺部门职责关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开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动态监管,积极探索财政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新机制。认真实施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有序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持续抓好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工作,突出示范和先导效应。努力服务和指导改制企业规范运作,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巩固行政审批“两集中、两到位”工作成果,深化联审会办机制,提高行政服务效能。

建设运行规范、风清气正的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各项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市政协的民主监督。做好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提案办理工作,广泛听取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意见,主动接受舆论和社会监督。深入推进纠正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工作,加大专项治理力度。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做到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厉行勤俭节约,降低行政成本。坚持从严治政,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始终保持务实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常熟正处在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形势催人奋进,新的征程任重道远。让我们在中共常熟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更加宽广的视野谋划发展,以更加昂扬的斗志迎接挑战,以更加务实的作风勤勉做事,为圆满完成本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建设更加美好的常熟而努力奋斗!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